预    约
开放时间
  • 每周一上午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 夏令: 8:30-11:30、14:00-17:30
  • 冬令: 8:30-11:30、13:30-17:00
  • (闭馆前30分钟停止入馆)
预约电话
  • 0546-6445162
  • 0546-6925301
咨询电话
  • 0546-6442936
《共产党宣言》-革命文物-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东营历史博物馆_东营博物馆_东营历史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 所属分类:革命文物
  • 浏览次数:1728次
  • 详细介绍

  长18厘米,宽12厘米,封面印刷均为赭石色。在封面正中印有马克思半身像,上端横印四行:第一行自右而左横印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第二行印有标题“《共党产宣言》”,第三行印有“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第四行为“陈望道译”。全书用5号铅字竖排,共56页。封底竖排共五行:第一行印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第二行为“定价大洋一角”,第三、四行分别印有著者和译者;第五行是“印刷及发行者社会主义研究社”。藏本的封面标题印为《共党产宣言》,据分析,系排版印刷和校对疏忽所致的错讹。

  该藏本最早曾在济南共产主义者中广为流传,其首页右下角盖有一方“葆臣”朱红印。证明最初该书为“葆臣”所有,后辗转传到了刘子久、刘雨辉、延伯真等人手中。1925年春,刘子久带着这本书回到故乡刘集村,帮助组建了刘集支部,并把这本书送给刘集支部的支部书记刘良才,作为该支部主要的学习和宣传材料。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逐渐笼罩了山东,刘集支部被迫转入地下活动。为了对付敌人的大搜捕,保护党的秘密和同志们的安全,上级党组织决定,凡是党的文件和书籍,看后要一律销毁。刘良才深知这本书的宝贵,便把它秘密保留了下来。1931年,山东省委调刘良才到潍县任县委书记。临行前,他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了支部委员刘考文保存。刘考文先是将它藏在粮囤底下,后又封入灶头,再转至房顶脊瓦下。1932年8月以后,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日趋恶化,许多共产党人被捕入狱,刘考文估计到自己有可能被敌人逮捕,便把该书转交给了忠厚老实、不太引人注意的共产党员刘世厚保存。不久,刘考文被捕,刘良才牺牲。刘世厚把这本书作为对老战友的怀念,对未来革命胜利的希望和寄托,精心地用油纸包好,把它秘密封到了屋山墙的雀眼里。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日寇曾三次到这个被称之为“小莫斯科”的刘集村“扫荡”。最严重的一次是1941年1月18日,1000多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刘集村,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刘集惨案”,为掩护群众已逃离村庄的刘世厚,心里却总是惦记着那本藏在家中没有来得及带出来的《共产党宣言》。最后,他硬是不顾个人安危,从小路偷偷返回村庄,躲过敌人的搜捕,从烈火熊熊的房屋内,从屋山墙的雀眼内抢出了这本眼看就要被大火吞噬的《共产党宣言》,使它又躲过了一次浩劫。在解放战争时期,它又经过刘世厚的秘密藏匿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全国解放后,刘世厚老人在该书首页的左上角盖上了“刘世厚印”的印章,与最早收藏此书的“葆臣”印痕相辉映,然后用一块蓝布包起来,放进一小漆匣里,精心保存起来。

  1975年秋,广饶县文管会到大王镇刘集村征集文物时,年届84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刘世厚,将这本《共产党宣言》捐献给了国家。该本《共产党宣言》是目前中国最早版本的中文全译本。现珍藏于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1686104352150.jpg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民族先锋”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