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丨大美雅陶——东营淄博馆藏建水紫陶精品展

  • 建水紫陶发源于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境内,临安镇碗窑村作为建水紫陶唯一原产地,距今已有近千年的陶瓷生产烧造历史。建水紫陶制作工艺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至民国中晚期达到技艺成熟。因其烧造成器呈现出赤紫的颜色,得名“建水紫陶”,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书画风格而闻名,是中国陶瓷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和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众多藏品中的一个独特门类。
  • 详细介绍

建水紫陶发源于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境内,临安镇碗窑村作为建水紫陶唯一原产地,距今已有近千年的陶瓷生产烧造历史。建水紫陶制作工艺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至民国中晚期达到技艺成熟。因其烧造成器呈现出赤紫的颜色,得名“建水紫陶”,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书画风格而闻名,是中国陶瓷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和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众多藏品中的一个独特门类。

建水紫陶六大传统制作工艺流程

建水紫陶以刻绘填泥和无釉磨光为主要工艺特征的技艺传承,其制作工艺可分为六大工序,依次为制泥、制坯、装饰、刻填、烧造、磨光。

1、制泥

建水紫陶制作所选用的泥料,多取自城中五彩山紫、白、青、黄、朱五色陶土。以古法手工开掘,经取料、醒料、选料、配料、碎料、淘洗、滤浆、滤泥、醒泥等十余道工序后,制陶所用坯泥方成,此为紫陶工艺之始。

1686639659153450_副本.png

2、制坯

建水紫陶泥料泥性过于细腻,可塑性较弱,成型一般采用轮制手工拉坯工艺。轮制成型手工拉坯,是通过轮盘旋转产生的惯性,利用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人工与旋转的轮盘合作,共同完成对陶坯的塑型过程。

手工拉坯的工序又大致上分为冶炼揉泥、拉坯成型、竹刀修坯三个步骤。

image.png

3、装饰

建水紫陶的装饰以墨画为主,须在坯体湿润的时候由手工绘制完成。以陶为纸,既要保留笔墨的书写意味,又要兼顾陶坯不同弧面和坯体湿润状态下的柔腻特性,将书画艺术水墨和设色的丰富表现与陶器造型浑为一体,彰显出传统书画艺术特有的文化气息。

image.png

4、刻填

刻和填是两个独立的步骤,刻称为“刻花”,填称为“填泥”。刻填工艺也是在陶坯保持湿润的状态下完成的,这样才能够让线条刻划精准,并能使所填充的泥料与坯体充分粘合,融为一体。陶坯的湿润程度要适中,太湿,陶坯粘腻不利于刀刃运刻;太干,陶坯脆裂,奏刀不畅线条僵硬。

image.pngimage.png

5、烧造

烧造分装窑、烧窑、出窑三个步骤。建水紫陶的烧成温度在1120℃—1180℃之间,为一次入窑烧成。1970年代以前,采用传统烧成方式龙窑套烧,之后逐渐推广使用液化气倒焰窑烧造。

image.png

6、磨光

无釉磨光工艺流程分三个环节:除火皮、擦丝、抛光。这是建水紫陶最后一道工艺,也是有别于其他陶瓷工艺表现的工艺特色。建水紫陶因泥料细密腻若膏状,烧成后通过石料磨光让其表面呈现出凝润如脂,光可鉴人的艺术效果。

image.png

本次展览以“大美雅陶”为主题,分为器·韵、茗·香、墨·趣三个板块,分别展示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和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收藏的建水紫陶中的陈设器、茶器香炉、文房用具等各类紫陶艺术作品。引领观众近距离感受云南建水紫陶的独特魅力。

建水紫陶,历经宋、元、明、清近千年的瓷陶双轨历史积淀与变迁,承载着建水古城和建水人所赋予它的斯文雅韵和中正之气,浴火涅槃出千年文人式的火色,是建水乃至云南为之骄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年来,建水紫陶绵延发展,是一代代建水人民对生活的感悟,更是传统的思维方式、活态文化基因和文化形态的有序传承,在与当下社会的互动、融合中,建水紫陶正焕发出属于新时代的光彩。